首页

邕娘

时间:2025-05-23 02:16:09 作者:减重如此艰难?那些年胖过的自己,为何还在影响现在的你 | 科学减重一起来 浏览量:57375

  “聪明车”驶向更多城市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明确,将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近日,试点城市名单出炉,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

  酝酿半年后,试点城市名单出炉,意味着“聪明车”将驶向更多城市。为什么选这些城市?“车路云一体化”如何打造“聪明车”、建设“聪明路”?

  “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广泛

  什么是“车路云一体化”?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具有标准化接入能力、共性化基础能力、开放化共享能力、集约化增效能力和模式可复制能力的优势。

  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前,一位出差归来的乘客站在路边,迎面驶来一辆搭载无人化装备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乘客坐进车内、系好安全带,点击“开始行程”……出租车自主启动,顺畅驶入机场高速。

  今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开放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南站等重点场站接驳测试和服务。6月底,大兴国际机场首次开放自动驾驶接驳商业化试点。如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连片运行,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

  “我们正加快推进440平方公里扩区,推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景有序开放,为车路云一体化规模落地发展提供北京样本。”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重点场景进行接驳服务之外,“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业内专家介绍,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可商业化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公交系统、智慧环卫系统、无人送货系统、网联式智能驾驶乘用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车端、路端、云端”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加快建设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促进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

  此次纳入试点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一线城市,也有重庆、成都、南京、武汉、合肥、苏州、无锡、沈阳、长春、福州、济南、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还有十堰、鄂尔多斯等地级市,以及“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车路云一体化”有助于整合车辆、路边基础设施及云端的力量,为车辆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为自动驾驶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试点城市已启动示范项目

  20城(联合体)纳入首批试点,基础好、起步早是重要因素。

  早在2020年9月,北京市就在亦庄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如今,亦庄街头自动驾驶车辆随处可见,智能网联汽车还拓展到北京更多区县。

  不仅是北京,此次纳入试点的城市相当多一部分已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6月份,武汉市投资规模达170亿元的“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福州、鄂尔多斯、沈阳等城市也先后启动了相关项目招标。“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中,杭州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试点,桐乡是5G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德清则是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地协同,正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试点启动后,相关城市将在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发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试点城市将建成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试点城市以覆盖试点城市全域为目标,提升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与云控基础平台覆盖率;通过规模部署标准化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跨区域服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需求,全面带动提升车载网联终端装配率与使用效果,为全国规模化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在场景应用方面,试点城市将促进多场景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结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等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满足公众移动出行需求与不同商用场景的车辆作业需求,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和出行效率。

  在商业模式方面,试点城市将探索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探索国资平台、车企、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主体投资共建、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标准建设方面,试点城市将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试点城市将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工作,构建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以及智能交通、车辆智能管理、基础地图等标准体系,建立完善“车路云一体化”测试评价体系,全面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等测试验证能力建设。

  推动技术落地与规模应用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面对这一超大规模市场,如何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实现规模化应用?

  王鹏分析,“车路云一体化”正处于从测试验证转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未来还需解决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覆盖度不足、车载终端搭载率低、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难题。

  真实道路交通环境下,“车路云一体化”仍面临交通要素繁多、环境干扰复杂、渗透率波动大、边际场景多等挑战,需要大量关键技术创新。

  推动相关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很“烧钱”,谁来出资?

  在投资建设环节,可通过政府牵头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例如,北京“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明确,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国有企业自筹”,出资比例为政府投资70%、国有企业自筹30%。“试点城市还可引导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参与,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项目发展。”王鹏说。

  整合好现有资源同样重要。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能搭建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功能的规模化应用。

  如何避免试点城市建设相关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各扫门前雪”?这需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和前期试点做好衔接。

  此前,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开展了测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等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在此基础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通过统一的架构设计,推动城市级建设、城市群“连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碎片化、烟囱式”的“单点”部署,实现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应用实践。试点还将突出“网联赋能”作用,从场景上覆盖协同预警、协同驾驶辅助、协同自动驾驶等不同等级的网联化功能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将充分发挥前期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等试点工作的建设基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与规模应用。”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汪文正)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王毅表示,中法务实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将继续向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放市场,希望法方也为中国在法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积极正面和稳定长久的预期。

一中国旅行团在南非遭持枪抢劫!中使馆提醒加强风险防范

其中,以水利、机场、铁路、核电项目为监管重点,对11个部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现场检查,对15个部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书面检查,对9个新批复或未开工的部批生产建设项目,依托遥感监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行跟踪管理;督促16个完建未验收的项目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工作;对3个部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核查工作。

马英九访陆行程披露,首赴北京受关注

徐巧芯表示,首要质询选前故意发布误导性质的防空警报,把大陆的卫星误说成导弹的相关事件。她也说,未来会强力监督民进党当局,持续追踪高端疫苗合约。谈到“潜艇自造”的问题,徐巧芯指出,当时说举办下水典礼但是到现在都还没有下水,那请问现在进度到底如何?有没有人谋不臧的问题?这些都应该给民众一个答案。她一定会继续追究下去。

美空军六代机路在何方

33.加强对外经贸往来,办好“好品山东”新加坡展、中国山东出口商品(俄罗斯)展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建设中欧班列海外集结中心,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多途径为外贸企业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金融监管局)

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境内发生自然灾害 成功搜救79人另有6人正在搜救

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出现了一片新的气象。从投入看,去年全年研发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1%。2023年,我国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产,C919大飞机实现了商业化的运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新三样”2023年出口增速喜人。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动力。

相关资讯
盖茨医学研究所启动结核病候选疫苗Ⅲ期临床试验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吐故纳新、开放包容、博观约取的精神品质,鼓励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正需要这样的价值取向。从科研规律来看,创新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宽容失败才能激励创新探索。在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是小概率事件,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长期钻研积累的结果。因此,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涌现,需要给予科研工作者长期稳定的支持环境,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完善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将容错免责机制纳入制度安排。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的活力所在。坚持宽厚待才,积极整合政策、资金、技术、市场、数据等资源,引导青年人才放下包袱,潜心研究,甘坐冷板凳,克服急功近利倾向,作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勇于向未知领域进军,提出新理论、开辟新路线。开放合作历来是支撑科学发展的必要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闭门造车,通过交流互鉴汲取人类优秀智慧成果同样重要。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理念,坚持共育共建共享,将全人类共同利益福祉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眼点,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同攻关,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构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局面。

热门资讯